close

  旅游區域合作是區域經濟關係的重要方面,系統家具指不同國家、不同行政區域的旅游業,通過合作開發、聯合促銷、聯手經營等方式,建立跨區域的旅游合作關係,以至形成緊密型的旅游經濟共同體或鬆散型的旅游合作圈,實現資源互享、客源互流、產品互補、服務互助的區域聯合,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的共同發展。旅游區域合作以區域經濟合作為基礎,同時又往往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先導產業。
  區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性趨勢與潮流。縱觀亞太、歐洲和美洲等區域旅游合作態勢,其共同特點是:以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經濟基礎;在相關方政府的推動下簽訂某種協定,涉及到共同編製旅游規劃、統一服務標準、聯手市場營銷、開展旅游人力培訓、共享旅游信息資源等;開闢航線、連通鐵路或快速公路,疏通客流渠道,互相給予公民出入境便利或免簽,拆除“簽證壁壘”;以行業的國際性合作組織為區域旅游合作的組織形式,旅游企業(主要是國際旅游搜尋行銷企業集團)成為區域合作的運行主體。市場經濟越發達、區域經濟越成熟、法制經濟越完善的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內容越廣泛,形式越完備。目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歐洲,也是區域旅游合作水平最高的地區。
  任何行政分割或地區壟斷都不可能阻擋游客的流動,旅游經濟就是人們去異地體驗全過程中的服務經濟。旅游區域合作是游客跨區域活動必然要求。世界各地的游客調查結果都表明,本地與周邊鄰近地區往往是首永慶房屋要的客源產出地,然後向遠方地區擴展客源範圍。相鄰地區(國家、省、市、縣)的游客互相流動是普遍現象,遠方游客到某個目的地旅游也往往是圍繞某個或幾個中心旅游吸引點設計游程(除專門的度假或特種旅游者)。游客流動的規律決定了旅游供給要素(旅游投資、旅游產品、服務設施、服務企業和人力資源等)的配置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進行組合配套,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並形成區域旅游競爭力。這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表現。政府作用在於順應這種規律,拆掉各種障礙形成統-旅游市場的“藩籬”,讓游客、產品、企業、資金、人力、信息等各種市場供給與消費要素有序、順暢流動,保障旅游業的規範、健康發展。
  多年來,區域旅游合作的倡導、動議早已有之,各種區域旅游合作“會議”、“論壇”、“宣言”、“紀要”、“備忘錄”也不少租辦公室,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只打雷不下雨”,真有動作和實效的不多。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
  第一,以行政區劃為核算單位的經濟體制障礙。我國的市場經濟框架雖已基本搭建,但是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總的來說並未到位;以行政區劃(省區、市、縣)為基本經濟單元和財ARMANI政核算單位、以往以GDP及旅游人數與收入的增長率為行政官員政績考核主要指標,阻礙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區域旅游合作的發展,這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第二,市場乏力、企業弱小,主體缺位。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和主體,但當今相當多的大型旅游企業(飯店、旅行社、車船公司、航空公司等)和旅游吸引物(景區景點)基本上是國有、省(市、縣)管、官營的狀況,跨區域、行業、所有制的旅游企業在全國旅游經濟中不占主導地位。在屬地行政主導的體制下,全國統一的市場經濟不完整,區域合作往往是官員們的議論,而合作的主體企業缺位,甚至在研討區域旅游合作的會議上往往是官員、學者多,少有企業界的代表,這是又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第三,劃地為牢、各自為政的觀念障礙。計劃經濟體制下劃地為牢、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下形成的傳統觀念、慣性思維,是區域旅游合作倡導遲緩、推進不力的觀念上原因。而助長這種觀念、意識的背後又是地區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制。以接待游客人數與旅游收入為主要指標的位次攀比,有意無意滋生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念。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皇帝女兒不愁嫁”,對區城旅游合作不熱心、不給力;或各方因受益不等而對區城合作不齊心、不協力。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游客看戲是區域旅游合作的三大要素。政府是區域合作的“搭台”者,企業是區域合作的“唱戲”者,有“台”有“戲”,才有人來看“戲”,從而形成區域間的客流互動,或者吸引來第三方的客人。市場運行是區城合作的主體,企業經營合作是區域合作的主角。旅游區域合作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企業的參與。筆者認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開展區域旅游合作的關鍵。只有政府的號召與推動,沒有與旅游相關企業的主動參與、合作,區域合作必然落空,即便搞起來了也不能持久。
  總之,只有通過政企同心協力,形成交通紐帶、信息紐帶、產品紐帶、市場紐帶、以至產權紐帶,才是推進國內區域合作、實現區域旅游經濟一體化的成功之路。  (原標題:政府搭台 企業唱戲 游客看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v08bvgjq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